不排斥逆,但拆CP绝不可以
深恶痛绝cp中的夹心成分
不过激洁癖,只雷ABO、男生子和rape梗
求求给我红心蓝手 阿里嘎多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的一些思考

《复活》真的不愧是托尔斯泰一生思想的总结。


在《复活》中,能看到托尔斯泰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我们俄罗斯文学的老师上课时候讲的,他的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地主阶级却要把土地分给农民,和妻子决裂,在晚年时候还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在《战争与和平》中,能看到犹如安德烈一般半人半神的“英雄”,从对安德烈、娜塔莎等鲜活人物的塑造,能看到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佩,是一种带着英雄主义色彩的感情。但是在《复活》中,托尔斯泰开始思考政府、法律、监狱等上层建筑的公平性和正义性,思考这些上层建筑真的能够对社会的道德起到积极作用吗,还是说这些制度只是有罪恶的人对另外一些人施加暴行的工具呢?


托尔斯泰用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思想来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 人究竟有没有表达意志的自由?能不能用测量头盖骨的方法来确定犯罪型?遗传在犯罪中起什么作用?有没有先天性的道德败坏症?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疯狂?什么是退化?什么是禀赋?气候、饮食、愚昧、摹仿、催眠、情欲对犯罪产生什么影响?什么是社会?社会的责任是什么?等等,等等。  ——托尔斯泰《复活》


在《安娜·卡列宁娜》中,依据我老师的讲授,能够知道在托尔斯泰笔下,铁路和火车代表资本主义文明(或者是工业文明)。基于我自己的理解,安娜最终选择卧轨自杀,更深层次的隐喻是并不完全的资本主义文明(伴随着腐朽的贵族生活)扼杀了安娜年轻、鲜活、有朝气、向往爱情与自由的生命。安娜和列文也是一组对立的关系:安娜生活在城市——托尔斯泰对城市的描写是局部的——城市中虚伪的、压抑的、死气沉沉的东西压制和禁锢着安娜,使她走向灭亡;列文生活在乡村——托尔斯泰对乡村的描写是全景式的——风景如画的乡村生活带给列文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并且把他的精神引向一种更高的层次。从《安娜·卡列宁娜》中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把乡村作为一种精神上的理想家园。


但是在《复活》中,可以看出托尔斯泰的认识出现了大转弯。乡村也并不是那么美好,随着聂赫留朵夫的步伐,我们能看到贫穷、肮脏、瘦弱和苦不堪言的农民们,能看到为了生存下来千方百计挣扎着的穷人们。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基本的物质保障,一个非常小的孩子却长着一副老相。农民问题总是与土地问题紧密关联,代表着托尔斯泰思想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决定把自己名下的土地分给农民。不过这种分配不是胡乱分配的,应当考虑到如何分配,是平分呢还是按照劳动力分?好的土地和坏的土地又如何公平分配呢?

分配土地的问题,又能看出晚年的托尔斯泰,思想里面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

同时,他思考法院、制度、审判的问题,揭示法庭判案子的荒谬:按照遗传机制来断案(祖辈犯案那么这个人就一定犯案),陪审员成员们按照自己喜好来断案(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了从苏格拉底之死就表现出来的民主暴政),按照社会地位来断案,等等等等不合理的司法现象,以揭示上层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异己力量(司法审判制度作为一种异己力量,在著名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的作品《判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造成阻碍和破坏。这其实包含着一些现代性(社会对人的异化),也包含着托尔斯泰自身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最后就是同人女会关注的问题了:聂赫留朵夫和玛斯诺娃没有在一起。这本来应该是BE,但在我心里它就是最高尚的HE。聂赫留朵夫本来与玛斯诺娃有过一段最美丽的感情,但是由于聂赫留朵夫受到军旅生活的腐蚀,变成了一个以“兽性的人”占主导的行尸走肉。他以占有技女的方式占有了玛斯诺娃,给了她一笔钱就忘却了这件事。但是当他作为陪审员的一员参审了玛斯诺娃的投毒案,他身体里“精神的人”觉醒了。他开始为她的案子奔走于各处,见识各种各样令人作呕的上层官员(托尔斯泰不愧为现实主义作家的高峰,他对每一个人的书写都力求栩栩如生,也写出了农民的痛苦、官员的腐败虚伪、犯人的痛苦和革命者们心头的火焰),看到监狱里被无辜关押的人员和“政治犯”革命者们,分发自己的土地给农民,陪伴玛斯诺娃一路去流放地西伯利亚。他愿意散尽一切,仅仅是为了赎罪。而玛斯诺娃沦落为技女,进了监狱,在聂赫留朵夫的影响下她对他的爱情又萌发了。她很爱他,但是她不愿意去拖累他,所以她不会和他结婚,而是选择和另一个追求她的苦役犯在一起。这个犯人西蒙多对玛斯诺娃的感情是“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在托尔斯泰的描述下,这种感情真的非常高尚,也能看出这是托尔斯泰最理想的一种爱情。我觉得略显遗憾的是,托尔斯泰的笔墨放在更为庞大的社会问题上而不拘泥于情情爱爱,因此对于聂赫留朵夫和玛斯诺娃之间感情的复苏和缔结的描写略有不足。


  • 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按照别人的思想去生活,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区别。

  • 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物体和无机物只不过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庞大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人作为这个有机体的一个分子,其任务就是要维护这个有机体及其每一个组成部分的生命。——托尔斯泰《复活》


在书的末尾,托尔斯泰引用了很多《马太福音》的话。托尔斯泰太过于理想,《复活》延续了《安娜·卡列宁娜》结尾处列文那犹如梦幻般的精神境界,理想主义十分浓厚。他针对他在书里做出的所有思考,解决的办法只是让上帝的爱撒满人间。这不得不说是有局限性。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局限性:单一的人如何改造社会?如果必须要提出一种解决方案的话,那还不如交给能够给予人灵魂安慰的宗教。在书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没有信仰的老头引起我的注意。他自称“人”,不信上帝,不信任何神,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这一点和被“兽性的人”统治时期的聂赫留朵夫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那个时候的聂赫留朵夫只信别人不信自己)。这个老头的出现,我认为也是托尔斯泰思想的一部分:不信上帝,只信自己,靠自己的双手谋生,也是走出困境的一种方法。但是老头讲出这些话,自己却被每个人当成了疯子,也是可悲。


  •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呢?”聂赫留朵夫问。

  • “这是因为大家都相信别人,而不相信自己。……每个人只要相信自己的灵魂,大家就能走到一块儿。只要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就能做到同心协力。”——托尔斯泰《复活》


同时聂赫留朵夫和监狱里的革命者们关系很好,他们也一同探讨了如何革命、革命的目的、革命的方式和革命的正义的问题,能够看出作家自身对于革命不持反对态度。所以托尔斯泰后期思想中包含如下元素: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现代性、宗教


一个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付诸文字游戏的思想中含有蓬勃生命力的新事物,还因为他(她)的思想足够复杂,足够深邃,足够引起人的思索,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成为一颗璀璨发光的明珠。


评论(3)
热度(139)
  1. 共20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花落不知雨凇 | Powered by LOFTER